说明: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徐嘉博士的公众号
危险!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糖尿病大国
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从1980年的0.7%激增到2013年的11.6%
与此同期,中国的肉类消费量也翻了几番
糖尿病与肉食消费量正相关
可是最近的官方膳食指南还是“荤素搭配”的老腔调:
实际上现在的医生,基本上都是在做拖地的工作:糖尿病在控制血糖,心脏病在控制血脂,都在控制而已,没有找到根源。
数据显示,婴儿期间喝牛奶会显著提高I型糖尿病的风险
I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疾病,与肠漏有密切关系。
婴儿期,儿童的肠壁屏障还没有完全成熟,这给外源性致病物质的入侵带来了更方便的机会。
肠漏的主要原因是肠道内非益生菌增生。没有被完全消化的蛋白质或致病抗原通过肠漏进入血液后,激发了免疫反应。在特定的情况下,当这些抗原的三维结构接近于人体自身的抗原时,引发了交叉反应,致使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组织(自身免疫)。
对于I型糖尿病,受攻击的组织是我们胰腺负责生产胰岛素的胰岛细胞。当一定比例胰岛细胞被免疫系统杀死之后,我们失去了合成足够胰岛素的能力,不能够应对日常的血糖变化,就表现为I型糖尿病。
婴儿的肠道至少在前5-6个月都尚未发育成熟。为避免肠漏造成的过敏和自身免疫等疾病,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。
肉类的影响则不限于6个月以前。研究发现,两岁以前和两岁以后肉类的摄入都可以显著增加I型糖尿病的风险。
一般情况下I型糖尿病是难以逆转的。因为胰岛细胞已经被杀死。为避免这样的悲剧,在婴儿期,应坚持母乳喂养,或用纯植物配方奶粉。
90%的糖尿病属于 II 型。下面我们重点讨论此类型。和I型糖尿病不同,II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正常,但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能力减弱。所以通常医生会建议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取,防止过多的淀粉转化为血糖。 但1927年的一个经典实验提示了不同的思路:
科学家把健康受试者分成两组:一组吃香肠、鸡蛋等高脂饮食;另一组吃植物性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。两天后,注射葡萄糖,观察血糖变化。
结果吃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一组,两小时后血糖回到正常值;而高脂饮食一组的血糖却高居不下。实验证明:造成血糖过高的,脂肪才是元凶,碳水化合物不是!
II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
我们把胰岛素比作钥匙;胰岛素的受体比作锁。在我们的身体里,这些锁存在于我们细胞的表面(肝细胞、肌细胞等)。当钥匙和锁相互作用时,激发了一系列细胞内的信号传递,最终打开了细胞表面的一扇门——葡萄糖转运蛋白。
当这扇门打开了,细胞外的葡萄糖进入细胞,被细胞所利用。同时,细胞外和血液中的葡萄糖下降。
这就是为什么胰岛素可以降血糖。
当细胞里面有很多脂肪时,脂肪的代谢物会阻断细胞内的信号传递。这样虽然钥匙和锁可以正常工作,信号传不到门上,门打不开。于是葡萄糖进不了细胞,在血液中积累,同时细胞还得不到所需要的葡萄糖。所以糖尿病虽然是个富贵病,但是患者的细胞是被饿死的!
因此逆转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去除细胞内的脂肪。
如何去除细胞内的脂肪?有一个手术叫“胆胰分流手术”,BPD。在这个手术中,病人部分胃和十二指肠吸收脂肪的部分被切除,余下的胃和小肠后段连接起来。这样吃进去的脂肪和卡路里不能被吸收。身体被迫消耗自身的脂肪,细胞内脂肪就消失了。
这项手术可以迅速逆转糖尿病!现在中外医院对于恶性糖尿病和恶性肥胖的病人仍然提供这项手术。
可惜这个手术的后遗症太多了,最主要的是营养不良。因为被切掉的那段肠子对于吸收脂肪之外的其他营养素也很重要。切掉后,可能一辈子需要通过注射或点滴补充营养。
有没有不用做手术的方法?我们能不能只选择没有脂肪,或者低脂肪的食物吃?
食物的营养价值表显示,动物制品、植物油、以及坚果类食物都是高脂食物(脂肪>30%);而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类以及大多数豆类都是低脂食物(脂肪<10%)。所以对降血糖最有利的食物是谷豆蔬果,即所谓的低脂素食。
最瘦的瘦肉也含有30%的脂肪,也是高脂食物。这很容易理解:我们在案板上切肉和切芹菜的感觉是不一样的:一个很油腻,一个很清爽。
要逆转糖尿病,除了吃素,还要低脂,也就是说要断除植物油、坚果和高脂豆类。
实践证明:低脂素食可以逆转糖尿病
徐嘉博士的一个朋友患糖尿病10年,他的父母也都是糖尿病患者,他以为自己的糖尿病是遗传性的。其实没有遗传性糖尿病,是生活方式在家族里的传递。他低脂纯素两个月后发给徐嘉博士的反馈:
“我觉得特别开心的就是我们全家接受了你的观念。第一条 不吃肉蛋奶,第二条 少油,第三条 不吃白米白面,第四条 水果里面像西瓜菠萝这类特别甜的尽量少吃,其它的可以适量地吃。
我以前水果都不敢吃,现在水果正常吃。每天早上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基本上都在五点几!偶尔四点几!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一般都在6、7、8这个样子,我觉得真的很棒。
深深地感恩你,徐嘉博士,也希望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。我觉得你的事业真的非常伟大。”
徐嘉博士是美国责任医师协会的营养师
徐嘉博士秉持的观点十分明确:
为什么提倡少吃油呢?
一项涉及6万多受试者的美国研究发现,随着动物性食物摄入的种类和数量越多,糖尿病的发病率越高。这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:
但我们注意到,纯素人群也有2.9%的比例患糖尿病。这里面主因是植物油的问题。
植物油和动物制品一样,摄入后会促进肠道非益生菌的生长。非益生菌会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,使肠道里面的毒素和治病抗原进入我们的血液,造成一系列的炎症和免疫性病变,统称肠漏综合症。三高、肥胖、过敏症、自身免疫疾病等等都可以归入这一类。
在人类的两种必需脂肪酸中,omega 6 促进炎症,而omega 3 有抗炎的作用。因此omega 6和omega 3的比例很重要,不要高过4:1。
除了少数植物油(比如亚麻籽油、紫苏籽油),大多数植物油中的脂肪以omega 6为主。所以一般来说,吃越多油,这个比例就越不平衡,可能诱发炎症性病变。
即使亚麻籽油也只有新鲜冷榨的最健康,因为不饱和脂肪容易被氧化,在加热的过程中还会生成自由基。后者是促进炎症和体内氧化破坏的原凶之一。
人体需要适量的脂肪,但是不需要油
摄入健康脂肪的最好方式是通过摄入全食物,比如绿色蔬菜和少量亚麻籽(每天一勺)。尽量吃生蒸煮,避免煎炸炒,同时要限制坚果的摄入(每天不超过一小把)。
尽量吃全谷,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
精白面、精白米、白砂糖(三白),是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。谷类的主要营养在于糙米层。糙米层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、矿物质和维生素,尤其是B族。精米精面去掉了这些营养成分。如果再进一步洗米,水溶性的B组维生素会损失殆尽。
三白摄入后在体内升糖的速度很快,刺激胰岛素分泌,促进增重和炎症,加重糖尿病。
有条件的话,最好家里配备碾谷机,每日享用新鲜的胚芽糙米。
理论上人类不需要盐
如果我们只吃生食,理论上我们不需要盐,也不需要水,因为这些食物的电解质自然平衡。
食物在煮熟后,部分电解质流失了,我们可能才需要补充少量盐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,我们每天不要摄入超过6克的食盐或2克钠。摄入过多的盐,可能是高血压和水肿的原因。
一辈子不吃肉蛋奶、油、盐的健康老人
她從不需要眼鏡或隱形眼鏡,牙齒俱在,也完全沒有任何肝斑(老人斑),沒有罹患關節炎或骨質疏鬆症,臉龐光滑,毫無瑕疵。由於她拒絕染髮和使用任何種類的化妝品,因此一頭白髮,保持著強健的身體和一副好身材,心智依舊敏銳。
正确的饮食方式让葛森奶奶優雅地邁向90多岁的高齡,她以切身经历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:我们认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油、盐、肉食,其实是完全不必要,甚至是有害的。